近日,汶川到馬爾康高速已建成的105公里試通行。汶馬高速建成部分順利通行,離不開邊坡加固工作人員,他們就像高速路旁在山間攀爬的“蜘蛛俠”,在陡崖峭壁間給危險邊坡實行“外科手術”。
邊坡加固現場全景
6月14日,記者從中國五冶集團獲悉,位于阿壩州理縣桃坪村,被稱為汶馬高速全線技術難度最大、地質條件最復雜的邊坡加固工程項目——汶馬高速C5標ZK69+257~ZK69+532段危巖處治項目坡面錨索施工已經過半,待整個加固工程完工后,將為汶馬高速安全通行保駕護航。
巖石像面包片一樣層層疊加 半年才鑿出800米施工便道
工人正在懸掛導石網
在桃坪鄉當地,村民們把這片正在接受處治的絕壁叫做“裕豐巖”。與詩意而美好的名字相比,巖石本身的狀況卻令人擔憂,四川交投汶馬公司相關負責人介紹,汶馬高速170多公里長的線路上,超過百米的高邊坡危巖有4處,這里是最難啃的“硬骨頭”之一,由省內巖土工程領域的專業力量中冶成勘負責處置。
工人在陡峭的巖壁上懸掛導石網
重重的困難來自天然的地理特性。記者了解到,汶馬高速處于成都平原向青藏高原的過渡段,高差達2000米,山體經由上萬年的地殼運動不斷擠壓,形成了巨大的褶皺,使裕豐巖幾乎以90度直角從河谷挺拔而上。
更加危險的是分布于山體表面的千枚巖?!斑@類巖石是像面包片那樣一片片疊起來的,本身就較為脆弱,經過長期的日曬雨淋,風化十分嚴重?!敝幸背煽表椖控撠熑烁对榻B,千枚巖內部隱藏著難以覺察的巖石裂縫,隨時都可能崩塌。
項目經理付曾在現場了解作業進度
困難還來自山體給施工帶來的巨大挑戰?!拔腋蛇^很多項目,像這樣艱難的項目還真是第一次見!”付曾介紹,項目位于地殼活躍范圍內,必須開展定期位移監測。由于邊坡超高,施工作業面垂直落差近200米,行業內極為罕見,項目部耗時半年才在陡壁的半山腰處鑿出一條長約800米的施工便道,靠著車拉、馬馱、人背的方式,才把材料運到指定地點。
由于整套作業裝備穿戴復雜,為了節約時間,工人們就在陡峭的巖壁上吃午飯
施工面臨的另一大挑戰是天氣,負責該項目施工和安全管理的李明全介紹,當地上午暴曬、下午大風,工人們作業都要“全副武裝”。此外,峽谷內的晝夜溫差可達近20度,白天烈日暴曬后,巖層溫度高達近50度,夜晚氣溫迅速下降,冷熱交替下使得巖石“傷痕累累”,更易開裂形成落石,為施工帶來更多風險。
近60次定向小爆破“攻克”危巖 452根錨索施力相當于壓上航空母艦
記者了解到,為解決各項“疑難雜癥”,近一年來,項目人員與各種困難“斗智斗勇”,把邊坡治理行業中能運用的方法全用上。
比如,修建施工區域頂部的被動防護網用于攔截上部斜坡的滾石;開挖底部截水溝用于引導河谷流水排出作業面;定向坡面爆破用于清理坡面危巖;安裝預應力錨索用于對不穩定巖體進行加固處理;在整體坡面上掛上防護網兜住滑落的碎石……
此外,部分“清危治療”還突破常規。據悉,在采用定向光面爆破清理坡面危巖的過程中,爆破區域距離山下最近的農房距離僅87米,為了控制爆破區域,確保群眾安全,項目部反復計算******用量,通過近60次定向小爆破,才拿下了坡面危巖。
更大的挑戰來自固定巖體的預應力錨索作業?!邦A應力錨索作業就像骨科手術中用鋼釘固定破碎的骨頭,我們通過將452根錨索穿過這片破碎的巖體,錨固到相對穩定的巖體,并注漿粘合密封?!备对寡?,一般的錨索作業深度只有十多米,而這里的巖石存在深層滑移,需要打進去40多米,難度增加數倍。
除了深度突破常規,山體內還有多層裂縫,極易卡鉆,為此項目上改變了先打孔、再注漿的傳統方法,改為邊打孔、邊注漿填充裂隙的施工方式,并在過程中采用了全程跟管的工藝防止泥土石塊垮塌,才解決了這一難題。
據悉,截至6月初,項目工作人員已經在坡面上打下了347根錨索,其中最難的一根打了足足7天。等452根錨索全部到位并固定張拉后,對整個山體施加的力將達3萬噸,相當于將一艘輕型航空母艦的重量緊緊壓在這片危巖上,確保它穩穩當當。
版權所有:中國五冶集團有限公司鋼結構及裝配式工程分公司
聯系地址:四川省成都市龍泉驛區成洛大道3113號 備案編號:蜀ICP備14028052號-1 成都網站建設:三以網絡